扫码分享
规划预算有点类似于通常所说的“项目预算”,但只是类似。主要区别有三:
首先,规划预算有一个作为固定程序的“择优过程”,即若干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和确定优先性排序;
其次,规划预算明确地要求预算申请与规划绩效目标挂钩;
最后,规划预算要求清晰区分和统一准备两类支出的预算,这就是资本支出和经常支出。
这三项要求在项目预算中都不满足。
目前的部门预算采用“基本预算”和“项目预算”的框架,使得应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难度加大,或者说“可应用性”降低了。为了强化应用,有必要把现行框架整合为统一的规划预算,这样做还有诸多其他方面的好处。
规划预算以规划作为预算制定、审查、执行、评估和预算拨款的微观单元。规划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举例来说,环境保护规划属于大类规划,土壤保护规划属于次级规划,农业用地保护规划属于更小的规划。只要在政策上具有重要性的某个目标值得单独追求,设立相应的规划就是适当的。
举例来说,“防控新冠疫情”确实属于非常重要、值得单独追求的政策目标,制定和设置“新冠疫情防控规划”因而是必需的和适当的;接下来就是界定对这一共同目标能够做出贡献的相关活动,至少可以包括:(1)追踪感染者或可能的感染者,(2)检测是否被感染,(3)治疗被确认的感染者,(4)新建医院。活动的清单还可以更长。
活动也称作业(activities),在规划预算中作为核算成本和支出需求的最小单元。不同活动的成本与支出需求各不相同,它们对共同目标(量化的疫情防控指标)做出贡献的能力也有很大不同。有些活动的成本很高但贡献相对很小,甚至成为“无效作业”。因此,不同活动之间的择优很重要,一如不同规划间择优一样。这是规划预算不同于项目预算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这里,预算绩效评价信息有两类重要应用,即帮助鉴别:(1)哪些活动的贡献相对较大或较小?(2)哪些活动的成本相对较高或较低?
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即可得到适当排序:需要优先保证哪些活动?哪些活动靠后甚至可以免除?由于一定时期内的预算资金总是有限的,择优和排序非常重要。不同规划间的择优同样如此。
接下来的应用是“使用原因信息改善规划制定与实施”。假如某个城市的新冠疫情防治规划事后评价显示“不良”,不良的原因是“医护人士不足”、“口罩等日常耗用品短缺”或者“呼吸机太少”,在支出上,前两个原因称为“经常支出不足”,后一原因称为“资本支出不足”。这些信息对于改进规划很重要,因为能够提示“应在何处采取明智行动”的线索。
目前预算绩效评价运动虽在蓬勃开展,但如上所述的切实应用依然鲜见,从一个侧面说明“评价易、应用难”。分析方法没有跟上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是下一专栏文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