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分享

首页> 洞察> 财政新时代> 文章详情

【原创】预算绩效评价:如何评价才对?

2020-02-29 836

为促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确保采用适当的评价指标对预算绩效的三个核心层级和两个扩展层级进行正确评价至关紧要。预算制定的三个基本问题分别是为总额、配置(支出结构或优先性)和支出使用制定预算,由此形成预算绩效的三个核心层级——总额绩效、配置绩效和运营绩效。运营绩效也称支出使用绩效,即支出部门与机构用支出购买投入、把投入转换为产出以实现成果的过程,焦点是以合理成本向公众或服务对象交付其偏好的公共服务。在当前实践中,财政部门主要负责评价总额绩效和配置绩效,但支出部门与机构负责评价运营绩效。尽管运营绩效评价一直是重点,但总额绩效和配置绩效评价同样至关紧要。此外,某些扩展的预算绩效评价也是必需的,尤其是评价透明度和财政风险。不同层级预算绩效的评价方法各不相同,每个都涉及许多细节,包括建立用来与实际绩效进行比较的绩效基准。限于篇幅,以下仅就如何评价核心绩效作些简要探讨,财政透明度和财政风险等扩展评价另文讨论。

 

用3E和相关性指标评价运营绩效

3E指经济性(economy)、效率(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的统称,分别用于评价投入、产出和有效性。部门和机构的“支出使用”可描述为由“投入-产出-成果”构成的因果关键链。最应被评价的是成果,因为成果与绩效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产出,因为产出与绩效的关系弱于成果;最后才是投入,因为投入与绩效的关系最弱。鉴于此,使用2-3-5的权重分配规则是适当的:经济性权重为20%、效率权重为30%、有效性权重为50%。非常重要的是:效率和有效性都涉及运营相关性(operational relevance)。很少有人意识到:最紧要的问题不在于如何界定和区分投入、产出和成果,而在于评价投入与产出间、产出与成果间的相关性——目前仍是盲点。


用政策相关性和需求相关性评价配置绩效

配置绩效关注支出结构的适当性。当支出结构明确反映政府政策重点并与客观的经济社会需求一致时,才是适当的。评价部门和机构层次的配置绩效也很重要,比如医疗支出中的预防支出与治疗支出组合是否适当,但这一点常被忽视。


用一致性、可持续性和可承受性评价总额绩效

明显的是:每级政府总的收入、支出、赤字/盈余和债务总额并非越多越好,亦非越小越好,因而必定存在某个适当水平。适当水平首先取决于一致性,涵盖预算总额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间的一致性,以及预算总额内部各成分间的一致性;其次取决于可持续性,即政府是否有独立清偿到期债务本息的能力;最后取决于可承受性,即财政上承受内外冲击(比如这次新冠疫情)的能力。与配置绩效和运营绩效不同,总额绩效无需在支出部门和机构层次上评价,因为它针对的是政府整体层面的预算绩效,即预算总额绩效。

 

如前所述,目前日常性的预算绩效评价主要集中于运营绩效,也就是支出使用绩效。政府的本质是服务人民,这是通过数目庞大的支出部门和机构的日常运营实现的。但运营活动既可以组织(organization)为本位实施,也可以项目(project)或规划(program)为本位实施。相应地,运营绩效可区分为“机构绩效”和“项目绩效”。后者更为复杂,部分原因在于项目生命周期大多跨越多个年度,涵盖筹划、准备(环境评价与招投标等)、建设和运营阶段。

 

尽管如此,无论机构绩效还是项目绩效都包含大致相同的六个基本绩效要素(performance elements):投入-活动-产出-成果-受益-影响。前三个构成中上游绩效,后三个构成下游绩效。下游绩效即结果导向(result-orientation)绩效,这是当代的主流绩效概念;中上游绩效并非结果导向绩效,而是结果及其变化的原因(cause)。任何绩效评价最困难的部分都是找出原因以及这些原因究竟如何作用于结果。为此,恪守先计量再评价的原则很重要。就运营绩效而言,六个基本绩效要素应被完整且适当地计量。这是下一篇专栏文的主题。

 


  • 财政新时代

中政智信(北京)经济咨询有限公司 | 免责条款 | 隐私政策 | 京ICP备17007910号-2 | 律谷科技出品